幸福影像计划丨那些动人的幸福瞬间(二)
发布时间:2024-03-28
幸福影像计划,金婚,幸福

幸福,在一桌桌家乡的团圆饭中,在一通通温情的电话里,也在一张张定格时光的照片中。我们希望分享这些乡村的幸福瞬间和故事,与你一同感受山野中的浓浓暖意,一共见证幸福乡村,共赴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

微信图片_20240401172013.jpg

相濡以沫五十载,平淡中见万千情


上个世纪中叶的忠县磨子还被称为磨子公社,彼时的乡村物质匮乏而清贫,生活处处充满了艰辛与挑战。青春少年时期的杨爷爷和郭奶奶在这片土地上成长,在各自的家庭中艰难维持生计。


1966年,两人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村里上上下下张罗着为俩人说媒。没有任何浪漫的邂逅,没有华丽的约会,一来二去,两位适龄青年在媒妁之言下走到了一起,共同推举起婚姻的磨盘。


成家后杨爷爷勤劳肯干,同乡有活时便喊他去做:大队食堂帮厨、水库修缮等,农忙时还要帮着做些翻耕、点种、收割之类需要力气的活计;那时的郭奶奶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贤惠能干女性,五六亩地的庄稼长势让同乡人纷纷赞美,干净整洁的屋前屋后总能吸引周边邻居前来聚会唠嗑。小家庭在俩人的双双奋斗下,生活越来越好:三个儿女慢慢长大,家里的泥土房变成了砖瓦房,家里拥有了村里第一台收音机。


退休后,夫妻俩相伴的日子更多。杨爷爷包揽了家里洗衣服、做饭之类的家务,不舍得郭奶奶辛苦劳累,冬天还为郭奶奶梳头,买好看的新围巾,只为逗她开心幸福。“年轻时我们一起吃苦,现在日子好了,我当然要让她享享福。”杨爷爷对社工说。


但幸福往往也伴随着波折:2021年冬天,杨爷爷突发脑梗塞,言语不利、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在这个关键时刻,郭奶奶的身影还是坚定地站在杨爷爷身边,逗杨爷爷开心,尽心准备合适的饮食、扶他下楼散步……在郭奶奶的精心照料与陪伴下,杨爷爷的身体得到了好转。如今,又能看见两人相互扶持的身影:一起买菜、做饭、打理菜园、看电视和散步,简单却充满幸福与温馨,夫妻俩就这么相互交替着充当支撑对方的支点。


幸福不是金钱与物质的堆砌,而是相互扶持与默默奉献的结晶;幸福不总是在风雨飘摇中才能谱写,也可以在平淡之中见真章。相濡以沫57年,杨爷爷和郭奶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携手相伴、风雨不离的幸福故事。


微信图片_20240401172010.png

七旬夫妇相濡以沫的秘密


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生活着无数勤劳、朴实的农民。其中,有一对68岁的夫妇——龚爷爷和郑婆婆,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农村勤劳生活的缩影。


龚爷爷今年68岁,郑婆婆69岁,夫妻俩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多年前嫁到了外地,儿子也常年在外务工,所以平日里只有龚爷爷和郑婆婆在家。由于龚爷爷患有间接性失聪,所以都是郑婆婆一人在照顾,“老头一直以来耳朵都听不清楚,这么多年了我已经相当于他的耳朵了。”郑婆婆告诉我们。


即便如此,两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仍然精神矍铄,保持着向上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就一定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时,龚爷爷和郑婆婆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一天。他们先是到田里检查庄稼的生长情况,然后给庄稼浇水、施肥、除草。在他们的眼里,土地就是他们生活的根基,勤劳是生活的真谛。


除了耕地,龚爷爷和郑婆婆还在家里养了一些家禽和家畜,以增加家庭收入。郑婆婆告诉我们,今年下半年,家里喂了8头猪,1头牛,和几十只鸡崽。俩老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这些家禽和家畜,以确保它们能健康成长。“今年的肉价普遍较低,所以我们基本也没有赚钱。”郑婆婆一边在鸡舍忙碌,一边和我们说,“虽然不赚钱,但我们还是要养的。这么多年养下来,已经习惯了,而且我俩也从中获得了快乐。”小小的后院,养着的不仅是两位老人的生计,也是他们勤劳的象征。


2023年小年这一天,我们走进了龚爷爷和郑婆婆的家中。刚进家门,就看到郑婆婆、龚爷爷和孙子孙女们围坐在火炉旁,笑盈盈地享用着锅里面热腾腾的年猪,而这年猪就是郑婆婆和龚爷爷这一年的奋斗成果!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郑婆婆和龚爷爷虽然干了一辈子的农活,但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对于现在的生活,我们从来没抱怨过,虽然我们没读过书,但是我们知道,只有劳动才能换来丰收。”龚爷爷握着郑婆婆的手,相视着微笑着。


【幸福影像计划】


乡村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中国新时代壮丽图景的力证。2023年12月-2024年2月,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联合垫江、巫溪、巫山、奉节、石柱、忠县、黔江、彭水八个区县社会组织开展“幸福影像计划”,围绕村落美景、美食、美事开展影像拍摄或创作,记录乡村新图景,征集作品故事,展现幸福美好生活,激发村民家乡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乡村文化感召力,厚植乡村文化自信,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