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互鉴 | 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环境史研究与文明交流互鉴
发布时间:2024-04-22
圆桌论坛,陆海文明,交流互鉴

640 (1).jpg

4月21日,以“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环境史研究与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在鹅岭公园陆海书院举行。此次活动由西南大学、中希文明互鉴中心、重庆陆海基金会共同实施。本次活动邀请到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都柏林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十余家海内外高校及机构的18位专家学者,就陆海环境史研究与文明交流互鉴展开对话。

640 (4).jpg

活动开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方秘书长、西南大学教授王勇以陆地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流互鉴开场,随后,重庆陆海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重庆城市生态名片“鹰飞之城”,从重庆独特的平行岭地貌到猛禽的迁徙和保护与全球的关系,进而谈到城市、生态与人和谐共生的议题。

640 (3).jpg

随后,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侯深就生态变迁与人类文明互鉴做了深刻见解。她表示环境史给研究者带来了文明互鉴的新角度。自1972年联合国提出“一个地球”的概念后,人们已深刻意识到物种交换会带来环境变迁,从而又带来了文明的改变。纵观人类历史,不论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都印证了文明变化与生态变化的辩证关系——即文明的变化会带来生态的变化,而生态的变化又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交流,而物种本身的交流过程事实上就是文明互鉴的过程。

640 (5).jpg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费晟非常赞同侯教授的观点,因为文明互鉴不仅是文化思想上的交流,也是物质层面的交流,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自然要素——生物。鹰的迁徙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这一内涵,因为鹰在迁徙过程中就把各个文明串联了起来。我们看似在研究生物与生态的保护,实则也是在通过经验交流研究各地文明。

640 (6).jpg

四川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黎黎也表示,研究鹰的迁徙让我们能从环境史的角度更深层次地挖掘重庆的人文历史、自然历史,让外围世界更好地了解重庆。

640 (2).jpg

活动最后,重庆陆海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灿表示,“平行的山、激荡的水、雄起的人、立体的城,这一座山水城市,有着纵深丰厚的环境史,从猛禽的保护到探究城市、生态与人的和谐共生,是个很有价值的环境史研究方向,也期待着更多的学者加入到鹰飞之城的共建,促进陆海文明交流互鉴。”

6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