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国际青年寻龙记
发布时间:2024-03-05
二月二,龙抬头,国际青年,剪龙头

“龙抬头(二月二)”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龙抬头”,意味着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当天活动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

2024年3月9日、10日,“老外@Chongqing·国际青年感知渝北”龙抬头主题活动在龙兴古镇启幕。来自俄罗斯、法国、巴西、智利、也门、摩洛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塔、泰国、越南、柬埔寨等13个国家的19名国际青年,与中国青年一起来到渝北,在2天时间里围绕中国传统节日——龙抬头开展体验活动,感知了当地非遗文化与龙抬头民俗。

在重庆,“龙”字在地名中出现频次也很高,折射出重庆人民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和不屈不挠、敢闯敢干、唯实争先的龙马精神。龙兴古镇,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龙兴,是因龙而兴旺传的意思,它的名字来源于600年前一位明朝皇帝在这里避难脱险,直到现在,这里依然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和美食,比如:舞龙、全龙宴、糖画、面塑、粽编等等

9日上午,国际青年在龙兴古镇龙吟楼观看舞龙表演后,亲自上手接过舞龙师傅的道具,跟着师傅学习中国传统民俗——舞龙。来自重庆大学的尼日利亚籍学生EZEUKA MAKUOCHUKWU NELSON说:“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舞龙,这次第一次现场看到舞龙也是第一次亲自参与学习舞龙,非常地震撼,了解到舞龙是为了祈求丰收,也感受到中国人对龙文化的崇拜与敬仰”。

微信图片_20240313171719.png

微信图片_20240313171723.png

国际青年学习舞龙

龙抬头当天还要吃龙运,国际青年们通过品尝全龙宴,了解到了中国民间把面条命名为“龙须”、水饺为“龙耳”、馄饨为“龙眼”、春饼为“龙鳞”,除此之外国际青年还体验到龙抬头最出名的习俗“剃龙头”,中国人认为在这天理发就会像龙一样从冬眠中行醒来,变得生龙活虎,祈求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心情舒畅。

微信图片_20240313171726.png

国际青年体验剪龙头

下午开展以龙为主题的当地非遗文化体验,李氏糖画、谭氏面塑、杨氏棕编,大家跟着三位非遗传承人学习制作龙形糖画,用面粉捏成龙的样子,用棕丝编成龙的形状。体验活动结束后,国际青年穿着汉服在古镇里寻龙迹,在龙兴古镇里随处可见龙的元素,以龙命名的街道,龙的石雕等等,可谓是沉浸式体验龙文化。

微信图片_20240313171728.png

微信图片_20240313171731.png

国际青年体验非遗棕编、糖画

“外国大多都知道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但是像二月二龙抬头很少有国际青年知道,今年也恰好是龙年,尤其是龙在西方和中国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希望能够通过龙抬头体验活动,让国际青年了解到中国的龙文化,也让外国知道中国其实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传统节日”,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灿说到。

微信图片_20240313171734.jpg

10日上午国际青年一行人来到剪爱艺术基地体验“剪龙头”,在创始人彭茂林的讲解下了解到该基地是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支持和帮助血友病患者为己任,倡导爱的传递,秉持人文关怀,拥有一项“平面多层次三维表现手法”,带动了更多的残疾人创业就业。来自重庆大学也门籍学生艾布迪说:“很难想象这是残疾人创作出来的,剪纸非常精美,特别是我看到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的剪纸作品,这是一幅伟大的作品”。

微信图片_20240313171737.png

此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指导,渝北区宣传部,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主办,重庆大学国际处,龙兴镇党委、政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