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山城 | 三峡博物馆测评:助力残障人士畅通出行
发布时间:2024-05-17
无障碍,测评,博物馆

在全国助残日来临前夕,一个由肢残、听障和视障人士组成的特殊队伍来到三峡博物馆,对博物馆及其周边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进行了亲身体验和测评。

微信图片_20240520091430.jpg

从曾家岩地铁站到3号出口,再到博物馆大门,全程近1公里,好在沿途无障碍标识、服务、设施都比较齐全,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跟着指引牌乘坐无障碍电梯,残障体验官们也能独自顺利抵达博物馆。达到博物馆后,测评队伍从专门设立的无障碍通道进入到馆内,随后在志愿者的讲解下,参观了“壮丽三峡”展厅。

微信图片_20240520091445.jpg

“今天来到三峡博物馆我很开心,收获了许多我以前没有涉及过的知识,特别是当我触摸到纤夫石的时候,我感到很震撼,那个凹槽的深度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深。”视障体验官郑建伟告诉我们。

微信图片_20240520091449.png

郑建伟现在是一名英语老师,同时他还在网上义务教视障儿童英语。当被问及义务上课的原因时,郑健伟说:“几年前,获得了教育学本科学历的我去到了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留学。在我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后,我意识到,只有当我们真正地走出去,去广泛地接触社会,才能开拓人生的可能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建伟开始了义务教学,他想通过教育告诉视障孩子们,人生的选择不止是按摩师、调音师,只要他们提高认知,真正走出去,就能开拓视野,获得更多可能。


“所以,今天的活动对于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完善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当出行的道路畅通后,视障孩子们就能安心出门了。”郑建伟说。


来自爱心企业众合云科的志愿者代表小杰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我本身是肢残人士,在我进入众合云科助残基地工作之前,我没想到我还能从事科技工作。”根据众合云科助残基地的工作人员陈燕介绍,他们基地设在石柱县,现有100多名肢残、视障及听障人士,主要从事蜀绣的工作。“基地的整个工作环境还是有利于残障工作人员的出行的,而且他们在工作后,精神面貌过得更好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不少。”


此次“无障碍山城”活动体验官、重庆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邹蜜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对残障朋友来说十分很重要。巴蜀中学教师、无障碍推荐官高旭也用他的亲身经历证实了这一点。

微信图片_20240520091453.png

“我经常来参观三峡博物馆,只是以前车库里的无障碍电梯一直都没有运行,我和我的轮椅伙伴进馆就只能走一条车道,坡度很陡,而且馆内一楼大厅也有一条坡道,但不符合无障碍坡道的标准,我们行走起来比较困难。”高旭谈到以前在前往三峡博物馆时会遇到不少的障碍。


好在2021年时,那部无障碍电梯开始运行,高旭和小伙伴就再也不用爬坡了。这一次参观,他还意外发现,大厅里的坡道也变平整了,他们在馆里完全可以无障碍通行了。


“此次无障碍测评活动是我们无障碍山城项目的第五次测评活动。无障碍山城项目立项之初就是意在提高公众的无障碍意识,推动城市的无障碍建设。”重庆陆海基金会项目部总监谢运介绍说。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知晓度与参与度,重庆陆海基金会联合重庆日报尹明公益将于2024年5月发起重庆无障碍友好地图公众共建活动。

微信图片_20240520091459.png

“三峡博物馆便是此次无障碍友好地图共建活动的体验点之一。”谢运详细地介绍了无障碍友好地图公众共建活动的活动内容,“我们将于5月中旬在重庆日报APP新重庆上发布无障碍地图H5程序,邀请公众前往体验线路上的公共场所、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等,以打卡认证的方式检验无障碍设施,对一些友好的无障碍场所进行重点标注,共建地图成果将于10月公布。”谢运表示希望公众能积极参与进来,共同为残障朋友畅通出行之路,帮助他们走出家门,去体验世界的多样性。


2024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通过无障碍友好地图共建活动,不仅能让本地的残障人群走出家门,也能欢迎外地的残障人群走进重庆,能够平等参与和共享现代生活,让更多人共享文明成果。